?
文/老C
反攻白白俄罗斯,发展战略上和战术上都是两个严重错误。不过,即便其原因在于严重错误而早已开始的内战,也不能所以难就完结。
1、
2月24日,白俄罗斯全面性反攻白白俄罗斯,发展战略上这是两个严重错误的下定决心。
2月26日,内战刚刚早已开始,我就做了如下表所示推论。白俄罗斯全面性反攻白白俄罗斯,在发展战略上毫无疑问是个严重错误的下定决心。中美争夺战是国际T台今后数十年的前奏,白俄罗斯的最差优先选择是躲在我国前面,姬恒飞。渔翁得利后来居上。
没错早已并非T台的主人公了,咋非得去Namie。我坚信,那时叶利钦的确懊悔了,TNUMBERZG。
但早已开始内战难,就此结束内战十分困难。当今世界上了没一丁点儿,他们约的炮,流着泪也得打完。即便其原因在于严重错误而早已开始的内战,也不能所以难就完结。
我并非瑞典人,不晓得咋叶利钦叙尔热雷县那个发展战略严重错误,我他们的揣测是孤军深入。那个揣测的其原因源自于内战的民主化和白俄罗斯战术上犯的严重错误。
2、
熟识苏俄当今世界史的好友,看见白白俄罗斯内战初期的苏军暴力行动,一定会有熟识感。分路大两翼与此同时狙击,炮兵部队突袭伊斯坦布尔不远处国际机场展开生擒暴力行动。类似于的动作游戏,第二次当今世界大战后的苏俄玩了四次。
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当时空降军还不成熟,主要是地面反攻),1968年的捷克斯洛伐克事件,和1979年的阿富汗内战。
1968年的捷克事件:
事件始于1968年8月20日,从莫斯科起飞的航班,该航班载有100多名便衣特工,并以发动机故障为由要求在布拉格国际机场紧急降落,结果他们迅速控制了国际机场,随后苏俄第24航空集团军的运输机早已开始降落,控制国际机场。
狙击部队刚刚占领布拉格国际机场,从白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的驻地国际机场起飞的苏军第103近卫空降师就乘座30架安-8、安-12型运输机,在战斗机和轰炸机掩护下,以每分钟1架的间隔降落在布拉格国际机场。1小时后,落地完毕的苏军第103近卫空降师从国际机场出发直扑布拉格市区。
在反攻早已开始6小时后,苏军就完全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几十万捷军还在被窝中就被全部缴械,北约军队更是没来得及作出任何反应。
1979年的阿富汗内战:
1979年12月27日,入侵阿富汗的军事暴力行动正式打响,当天苏军空降特种兵大队阿尔法小组发动风暴333暴力行动,在第105空降师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下向阿明的行宫——达鲁拉曼宫发动突袭。仅3个半小时,阿明的警卫部队就被瓦解。阿明本人被苏军击毙,
击毙阿明的与此同时,从国际机场出发的苏军主力攻占阿富汗伊斯坦布尔喀布尔市区,将两个傀儡卡尔迈勒扶上台,宣称阿富汗发生政变,苏军系"应邀进入阿境"。与此同时苏军装甲部队分两路大两翼狙击。一周内,苏军基本完成对阿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占领,并控制了阿富汗与巴基斯坦、阿富汗与伊朗的边境要地。
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
整个过程中,分路地面狙击快速占领贯穿对方国境、占领伊斯坦布尔展开生擒、扶持傀儡政权一整套操作。除了还没使用炮兵部队占领国际机场外,和后来的捷克斯洛伐克、阿富汗如出一辙。而在大型运输机机降战术成熟后,突袭国际机场加入这一战法,形成了我们今天看见的机降中心开花生擒+地面分进合击的标准战法。
1999年6月12日凌晨,白俄罗斯派出了76空降师下属的大约200人的空降部队突袭占领了科索沃普里什蒂纳国际机场。那个暴力行动很成功,让白俄罗斯在科索沃问题上获得了有利的谈判地位。
这次俄乌内战中,我们再次看见了这熟识的一幕。苏军第空中狙击旅突袭白白俄罗斯伊斯坦布尔基辅的安东诺夫国际国际机场,与此同时,苏军在地面由基辅方向、苏梅方向、哈尔科夫方向、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方向、克里米亚方向分路向心攻击白白俄罗斯两翼,基本是复制了上世纪苏军在捷克斯洛伐克和阿富汗的经典案例。
苏军试图复制上面三个经典案例,正说明了苏军和叶利钦犯了严重的孤军深入严重错误。
3、
匈牙利捷克都是苏俄势力范围内的,不听话的小弟。苏俄力量渗透的很厉害。军队完全没应对苏俄入侵的准备。
匈牙利面积9万平方公里,捷克斯洛伐克13万平方公里,都是很小的国家,没两翼。
阿富汗阿明政权虽然并非小弟,但阿明之前的塔拉基政权是苏俄的小弟,苏俄也渗透的很厉害。喀布尔巴格拉姆国际机场一直都在苏俄控制下。
不过,和匈牙利,捷克,阿富汗不同,白白俄罗斯国家大得多,是两个从2014年早已开始就处于准战时状态的国家。白俄罗斯的实力也远远不如当年的苏俄。
俄乌双方的实力对比:
人口:白白俄罗斯0.44亿, vs. 白俄罗斯 1.44亿
人均GDP:白白俄罗斯~4000美元, vs 10000美元
面积:白白俄罗斯60万平方公里,欧洲除了白俄罗斯第二大国,是德国和英国两个国家面积的总额
军事上,白俄罗斯有四比一以上的优势。但如果白白俄罗斯全面性动员,军队人数不亚于白俄罗斯现役的军队人数。根据路透社的报道,在战前,白白俄罗斯早已扩军到36.1万人。
白俄罗斯陆军只有20多万人,投入白白俄罗斯内战的陆军也只有十几万人。以陆军兵力计算,白俄罗斯在白白俄罗斯战场上并不占优势。而分路狙击,必然分散军力。
叶利钦和白俄罗斯制定发展战略计划的人,凭啥认为靠十几万军队,就能像当年的苏俄一样,轻轻松松就搞生擒加分路狙击?
凭什么认为两个4000万人口,面积相当于法德两国总和,早已打了八年仗的国家,能轻易的被征服。白白俄罗斯的势力,比当年的匈牙利捷克阿富汗强得多,而白俄罗斯远不如当年的苏俄。
参加过2014年顿巴斯内战的有些军官就公开说,白白俄罗斯军队今非昔比。白俄罗斯想要打赢,就得全民动员,进入战时状态,全力以赴才有可能。而叶利钦只用了现役的十几万军队。
也许叶利钦真的被白俄罗斯对外情报部门给忽悠了?以为白白俄罗斯的军官们都被收买了?
4、
当然,白俄罗斯的机械化部队的分路狙击取得了一定成果。
内战早已开始的第两个月,白俄罗斯军队取得了不少进展,占领了不少领土。
白俄罗斯的机械化部队突破了白白俄罗斯军队的防线,分割包围了白白俄罗斯的军队。正常而言,随后应该步兵部队跟上,攻占被机械化部队分割包围的白白俄罗斯军队据点。但,由于步兵力量的缺乏,白俄罗斯无力攻占白白俄罗斯军队坚守的据点。据点的白白俄罗斯守军对白俄罗斯后勤线构成重大威胁。
苏军唯一两个攻占的白白俄罗斯重兵把守的城市就是马里乌波尔。除此之外,乌军重点防守的城市,基本都守住了。
由于白俄罗斯无力攻占白白俄罗斯防守的据点,无法巩固早已占领的地区。苏军在4月初,宣布放弃对基辅的攻势,把军力转移到顿巴斯地区。
白俄罗斯开战时的目标是:实现白白俄罗斯的政权更迭,建立两个亲俄,至少是中立的白白俄罗斯政权。
放弃对基辅的攻势,意味着白俄罗斯早已放弃了战前的目标。
4月以后,白俄罗斯的目标早已不在是更迭白白俄罗斯政权,而是在白白俄罗斯东部建立两个缓冲区。大概包括:
1)尽可能占领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州的全部领土
2)守住其他的现有占领区,保证白俄罗斯本土和克里米亚之间的陆地联系。和克里米亚的水源供应。
简单而言,苏军的发展战略就是:守,耗,等三个字。
所以,4月以后,除了非常缓慢的在顿卢两州发动一些攻势,苏军的主要目标,早已转为守住现有的地盘。
叶利钦并并非两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相反,叶利钦谨慎保守,并不喜欢赌。他心里是亲近西方的,但西方并不爱白俄罗斯。即便是当年的叶利钦这样的亲西方派,最终也对西方怀有深深的怨恨。叶利钦并非啥大帝,相反,他本是挺能忍挺能苟的。这也是我没想到2月24日叶利钦会全面性反攻的其原因。
对叶利钦来说,如果白白俄罗斯愿意在现有的两军对峙线基础上停火谈和,是非常乐意的。能保住那时的占领区,可以终止内战,对叶利钦来说就是非常理想的结果了。
不过,那个缩减后的目标能达到吗?白白俄罗斯一方,是无法接受在现有战线基础上的停火议和。最近两周的乌军大反攻就说明了这一点。
回到2月24日开战前的边界是目前信心十足的白白俄罗斯政府的要求。但那个要求,白俄罗斯是绝不能同意的。
5、
俄乌内战怎么收场?
发动内战比完结内战难得多。内战一旦爆发,就很难收场。
内战一旦爆发,就会遭受损失,内战国家的领导人将希望获得足够的收益,以证明早已付出的巨大牺牲是合理的。随着内战造成更多的死亡、破坏和痛苦,双方仇恨和猜疑的感觉只会增加,双方都会有强烈的复仇欲望。
内战中,外交关系可能会被切断,直接沟通变得更加十分困难,任何敢于提出妥协可能性的人都可能被指责为叛徒(甚至更糟)。即便谈判真的早已开始,任何一方都不能足够信任对方,从而达成协议。冲突持续得越久,就越难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内战很难升级。处于劣势的一方,如同输红了眼的赌徒,可能会考虑使用更多武力,打击新的、更危险的目标,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提高赌注。内战的参与方越多,越难以让所有参与方都同意完结冲突。
内战发动者在取得他们可以称之为胜利的成就前,几乎没动力去完结内战,因为妥协就等于承认他们把事情搞砸了。
完结内战是非常难的。内战完结有几种方式:
第二次当今世界大战模式:一方下定决心性胜利,另一方战败
一战模式:一方出现内乱,最终战败
越战模式:强势一方认为损失大于收益,承认战败,主动停止内战撤退
两伊内战模式:都打的精疲力尽,两败俱伤,最终议和
6、
一般而言,如果内战双方无法分出胜负,在战线(实际控制线)停火,然后双方脱离接触,再签订和约,是一种完结内战的方式。那个结果我估计白俄罗斯能接受,但白白俄罗斯的确不能同意。
白白俄罗斯一方怎么才能以胜利者的身份完结内战?
进军莫斯科,取得类似于第二次当今世界大战故事情节那样的下定决心性胜利当然很好。但以白白俄罗斯的实力,真的不太可能。
越战模式,白俄罗斯主动停止内战,撤出白白俄罗斯领土。那个也不难。阿富汗并非苏俄的核心利益,越南、阿富汗也并非美国的核心利益。但东乌,特别是克里米亚毫毫无疑问问是白俄罗斯的核心利益。
叶利钦是否愿意认输?认输后能保住什么?克里米亚无论如何是要保住的吧。目前顿卢两州,苏军占领而开战前在乌军控制下的领土要不要保?克里米亚的陆地通道要不要保。
要保,白白俄罗斯不干,如果都不要保,白俄罗斯也真的没法接受那个条件。想实现越战模式,只能寄希望叶利钦谨慎保守,愿意承认他们把事情搞砸了,为了和平,为了两国人民的利益妥协认输。
两伊模式无法带来任何一方的胜利。双方都打得精疲力尽无力继续内战。两伊打了八年,俄乌也要打八年吗?再说了,这种情况一般也都是以实际控制线为基础展开谈判。
白白俄罗斯想以胜利者的身份完结内战,几乎唯一的可能就是白俄罗斯内乱,政权更迭,叶利钦下台。然后,还得还上两个亲西方的鸽派。
白俄罗斯一方怎么才能以胜利者的身份完结内战?
占领基辅,更迭白白俄罗斯政权,基本不可能了。以目前实力对比,想追求那个目标,就得全国总动员,转入战时体制,不惜一切代价,使用所有常规武器(逼急了眼核武器也说不定),打一场你死我活的全面性内战。
毫毫无疑问问,叶利钦不想这么做。
前文写了,对叶利钦来说,现有控制线基础上停火,是可以接受的。但白白俄罗斯的确不干。
企图战场上取得下定决心性胜利,压迫白白俄罗斯求和。那时苏军那个战斗力,不全面性动员,别说下定决心性胜利了,不出现下定决心性失败就不错了。
剩下就是等着,耗着,熬着。等待白白俄罗斯熬不住,或者白白俄罗斯背后的欧美国家熬不住。
但那个可能性也不大。美国能源可以自给,断油断气问题不大。老欧洲焦头烂额,但政治正确压力之下,也不能真放弃白白俄罗斯。再说了,就算只有美国一家援助,白白俄罗斯也能坚持到底。白白俄罗斯早已是战时体制,只要援助,就一直能撑。除非白白俄罗斯他们内乱。
目前看,叶利钦好像也只能指望白白俄罗斯内乱,然后新上任的领导人妥协。
两方都把希望寄托在对方内乱,希望靠对方内乱,他们取胜。这怎么看都不靠谱呀。
目前看,最大的概率是一直拖下去耗下去,看谁撑不住。也许会变成一场新的两伊内战,双方都精疲力竭之后,才会放下武器。
白俄罗斯一方会扩军,不扩军,耗都耗不下去。但不能总动员。也不能特别主动的反攻。
7、
我国是这场内战的旁观者,中立态度。既不站在白俄罗斯一边,也不站在白白俄罗斯一边。
同情白白俄罗斯,同情白俄罗斯都正常。白白俄罗斯算是反抗入侵;而白俄罗斯也算是反抗美国和西方霸权。同情任何一方,都可以找到他们的理由。
但,如果精神代入,变成精乌、精俄就有点恶心了。
当年,白俄罗斯做了不少叶利钦的形象宣传,啥叶利钦大帝,嫁人就要嫁叶利钦都出来了。这些精俄很恶心。那时,这种人很少了。
今天的精乌更恶心。当然,叶利钦发展战略战术都犯了严重错误。但,至少截止目前为止,叶利钦还是在控制内战规模,没总动员也没总体战。
叶利钦那时毫无疑问是骑虎难下了。当然,可以指望叶利钦那时认输。但那时认输说明叶利钦还是个理性谨慎的人,并非精乌描绘的希特勒再世的疯子。
虽然我一直认为叶利钦是个挺谨慎保守(或者说是怂)的人,但既然叶利钦如此不理智的开启了内战,那时就认输妥协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叶利钦真的疯狂一把,优先选择总动员,全面性内战,那个当今世界将更加不太平。
如果叶利钦倒台了,上来的也许并非普世价值的拥簇,而是极端民族主义者。历史上,白俄罗斯的绝大多数政变,都是激进本土派上台,而并非西化派。
我对俄乌短期内和平早已没奢望,任何一方都无力取得下定决心性的胜利,让对方屈服认输。
那时可能只有双方都打累了,才会有停火和平的机会。
愿那个当今世界好运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