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建国70周年,也是自然生态文明工程建设快速产业发展、获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围绕打好获得胜利环境污染防治持久战,持续大力推进自然生态大气环境巩固明显改善,建立自然生态环保效果显著制度机制,深入大力推进自然生态文明工程建设组织工作,获得了阶段性成就。
强化调整五大内部结构推动经济高效率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产业产业发展技术升级进入关键时期,以产业产业发展、可可再生能源、交通和用地五大技术升级为切入点,急速强化产业产业发展内部结构,深度大力推进环境污染节能减排和大气环境明显改善,大力推进形成高效率产业发展和高水平自然生态环保的格局。
一是《产业产业发展技术升级辅导产品目录(2019TNUMBERGHC)》、《绿色生态产业产业发展辅导产品目录(2019年版)》等文档颁布,为推动产业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结构调整,产业壮大节能、清洁可可再生能源等绿色生态产业产业发展提供了依据。2019天前四季度,轻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发展产值环比快速增长8.4%,快速增长速度快于体量以内轻工业2.8个基点。高新技术制造业产值环比快速增长8.7%,快速增长速度快于体量以内轻工业3.1个基点。
二是抓紧《大力推进运输技术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规划行动计划的实行。交通运输内部结构急速强化,太阳铁、太阳水组织工作有序大力推进。2019天前四季度铁路、水路运输量环比分别增加1.8万吨和3.4万吨。
三是颁布《有关切实加强可再生可可再生能源电力调峰保障制度的通告》,大力推进可可再生能源内部结构结构调整。前四季度,全省主要流域有效水力利用率95.9%,环比提高3.3个基点;全省弃风率4.2%,环比下降3.5个基点;弃光率1.9%,环比下降1个基点。
四是颁布实行《有关全面性开展国土规划整体规划组织工作的通告》,对国土规划整体规划各项组织工作进行了全面性部署,要求不得突破自然生态为保护黄线和永久耕地为保护黄线,做好内部空间控管和内部空间资源强化配置。
全力大力推进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持久战。打好获得胜利环境污染防治持久战是当年度自然生态文明工程建设和自然生态环保的中心组织工作。
大气方面,颁布实行了《有关加强重环境污染天气应对打牢应急节能减排措施的辅导意见》、《长三角及邻近地区2019-2020年初春大气环境污染环境治理攻坚克难行动方案》等政策,实行考核制度PG、综合化控管,鼓励先进激励Menat,推动重点行业加快升级改造进程,全面性减少区域环境氮氧化物排放强度。
截止到2019年11月份,全省337个地级市及以内城市平均值水质卓越日数比率为85.4%,轻度及以内环境污染日数比率0.7%。与去年同比减少,卓越日数比率下降3.0个基点,轻度及以内环境污染日数比率下降2.9个基点。PM2.5平均值含量为41 μg/m3,环比下降8.9%;PM10平均值含量为76 μg/m3,环比下降2.7%。
水环境方面,全省人大开展了《水环境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大力推进《水环境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长江为保护修复持久战行动计划》等的实行,发布了《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组织工作方案》等。
截止到2019年11月,全省地表水卓越(I-III类)水质断面比率由2015年的66%增至78.9%,劣Ⅴ类断面比率由2015年的9.7%降至3.1%,大江大河干流水质稳步明显改善。开展了第一批长江入河排污口现场排查组织工作,实地排查沿江岸线7000公里,包括入江河沟986条、江(湖)心洲103座、沿江轻工业园区79个,以及各类沿江城镇村庄、港口码头、滩涂湿地、农田渔业等,初步建立入河排污口台账。完成了三省一市13个沿海城市(区)一级和二级排查,正在进行三级排查。截至9月份,入海河流消劣任务涉及的10个断面只有2个还是劣V类。2019年上半年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延续稳中向好态势,近岸海域卓越海水水质(一、二类)面积比率为76.5%,较上年同期增加6.7个基点,劣四类水质面积比率13.2%,较上年同期减少2.1个基点。
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方面,2019年1月《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法》正式实行,农用地土壤环境污染状况详查的主体组织工作已经完成。浙江台州等7个先行区工程建设和200余个土壤环境污染治理修复与风险控管试点示范项目实行,为土壤自然生态环保探索管理经验和技术模式。
农业农村治理方面,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急速提升,综合整治成效明显,10.1万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16个省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制村覆盖率达到90%以内。
2020年是全面性实现小康社会工程建设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打好获得胜利深入防治持久战的关键一年。我们要以习近平自然生态文明思想为辅导,牢记自然生态环境是关系党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保持和加强自然生态文明工程建设的定力,治理力度不能减,调内部结构转方式、加快推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方向不变。坚持以明显改善自然生态大气环境为核心,做到稳中求进、统筹兼顾、综合施策、两手发力、点面结合、扎实大力推进,打好获得胜利水源地为保护、渤海环境治理、长江为保护修复等重大战役,加快补齐补好自然生态环保短板,推动我国自然生态文明工程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建成一个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美丽中国而努力,向人民交出满意的时代答卷。(作者系自然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发表评论